查看原文
其他

家庭暴力的代际传递 |《监护风云》专家交流活动回顾+后续活动预告

菲林卷 2024-01-12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我们与平权 Author 我们与平权

7月20日,“全国艺联观影团”与公益机构“我们与平权”一起组织的《监护风云》专场放映+专家交流活动在上海天山电影院成功举办。前来参与的观众在活动前领取了精美的官方礼品及相关资料。

活动现场


(剧透预警)影厅中不乏前来二刷的观众,大家仍为片中的情节所动,甚至在最后的结局部分忍不住掉泪。(Rio吓哭!?)

女主的不断逃避,让年轻观众不由对穷追不舍而不得的男主心生怜悯;心疼夹在两人中间小男孩,而祖父对待父亲的态度也是让人感慨,环境对人的影响,无疑是至关重要的;片尾邻居老奶奶的果断行动,女警充满暖意的关切,让大家在惊吓之余陷入思考…


活动现场


影片放映之后,两位在反家暴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家——贾欣彦律师(兰迪律师事务所律师)和张智慧老师(白丝带终止性别暴力男性公益热线负责人)与现场观众进行了互动交流。

活动现场


以下内容由公益机构“我们与平权”整理

(文字有删减、编辑)



SHANGHAI

《监护风云》专场放映+专家交流

活动回顾



转录:24601, 李韫西
文字(前言、后记):Joyce Tan
编辑:Joyce Tan,Feifei
排版:Feifei


家庭暴力与监护权


观众1: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棍棒底下出孝子”,很多父母都会觉得是可以打小孩的。那么在什么时候我们可以认为出现家庭暴力了?家庭暴力的界限在哪里?


张:中国大陆在2015年底就出台了《反家暴法》,其中界定了什么是家庭暴力。它主要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编者注1:《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一章第二条将家庭暴力界定为: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家暴有多种形式。比如说打骂,打是肢体暴力,而长期的辱骂、威胁、恐吓,属于精神暴力。其实家暴的形式还包括性暴力、经济控制和行为控制像电影里,女主人公为什么要逃跑, 因为她需要找到一个安全的环境,需要人身自由。也就是说,除了肢体暴力和精神暴力,性暴力、经济控制和行为控制,这些都是家庭暴力。

《监护风云》剧照


主持人:电影开场的听证会上,法官判的是父母对孩子有共同抚养权。就您作为律师的经验来看,法官会基于哪些因素对这类案件作出判决?您有没有经手过案件是已经有实施暴力的证据,但最后夫妻没有能够离成婚、或者离婚了但是孩子判给了施暴方的?


贾:这个影片里面应该是法国的一个听证制度,跟我们中国的会有不同,我们是大陆法系。虽然有不同,但父母监护权这一块有万变不离其宗之处。法院判定这个监护权到底归谁的时候,综合考虑的是父母双方的条件,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否有利。


法院一般不会直接剥夺一方的监护权。尤其在中国,剥夺监护权是非常困难的一个事情。我办案中有过一个真实的案子,夫妻协议离婚后,男方得到了对孩子的监护权,之后女方发现男方对孩子有家暴的情形,我们想要变更监护权,同时提出申请人身保护令。这个案件里,确实是有监护权一方实施了家暴,对孩子成长不利,那监护权理应是可以变更的,对不对?我们有家暴证据,连视频都有。法院是怎么做的呢?法院将心理咨询引入家事法庭,这个案子至少经过四轮心理咨询介入,最终考虑到孩子的因素,该案以撤诉告终。


我们说8岁的孩子就是可以“打酱油”了(编者注2:2017年10月1日开始施行的民法总则规定,八周岁儿童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而不再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8岁孩子的想法,法院会很重视。上述案件中,孩子跟父亲一起生活,原告认为他父亲肯定在家向他施压了。如果孩子在法庭说了不好的话,回家可能是新一轮的暴打,所以孩子不敢讲。作为法院也很为难,不敢硬判,因为怕引起新一轮的矛盾升级,男方不理智可能造成更大的伤害,现实情况就是这样。我们遇到的相当大部分变更监护权的案子变不过来,关键点都在这里。

《监护风云》剧照


“施暴者不是天生的”


主持人:影片中有一个场景是朱利安被爸爸带到爷爷奶奶家,餐桌上他爸爸跟爷爷发生了冲突。您对这个场景有什么样的观察或想法?在您从事家庭暴力干预的经验里面,家暴施暴者的原生家庭背景对Ta处理自己的亲子关系、家庭关系有什么影响?


张:电影里这位施暴的父亲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儿子朱利安身上,可以推测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父亲对他的教育方式也是比较粗暴的,不会温和地沟通。我们在家暴干预中把这个叫做家庭暴力的代际传递。如果他以前是这样被他父亲对待的,而他对这个问题没有彻底反思的话,那他会很自然地把施暴的习惯传递下去。很多施暴者回溯早年经验的时候,我们会发现Ta小时候也是一个家暴受暴者。所以我们经常说,施暴者不是天生的,而是家庭氛围以及社会文化鼓励男性用暴力去解决问题,Ta有很多负面情绪不会合理宣泄与表达,会觉得都是别人的问题,别人应该听他的话满足他的需求。这些其实都是我们的文化、家庭、教育教给男性的。


日本模特中浦悠花在Instagram上发布的照片。之前与她交往的蒋劲夫承认殴打了她。 现在中浦悠花的Instagram帐号上似乎已经没有任何照片。© harukanakaura - Instagram



“每个人都有义务去发声”


观众2:法律上对于没有实际动手、只有语言或者精神层面的冷暴力是怎么界定的?如果法律上没有界定的话,实际生活中公益组织这边是怎么对待这种情况的呢?


贾:我们反家暴法明确定义:暴力不止于肢体的暴力,还包括精神暴力、冷暴力、性暴力,都属于家暴的。家暴不仅限于夫妻关系之间,而也可能存在于家庭成员之间。尽管法条定义是明确的,但是,家暴的隐蔽性决定了证据的获取非常困难。对精神暴力这块,如果有一个精神卫生鉴定,那可能会对说明事实情况有辅助性作用。也可以通过报警去反映,派出所可以发布《告诫书》(编者注3:对于实施家庭暴力的加害人,公安机关方面对其出具告诫书,其中要记录加害人的身份问题、实施家庭暴力的事实陈述以及不得再实施家庭暴力的警告,告诫书可以成为人民法院审判家庭暴力案子的证据)。还有居委会、妇联、社会组织也可以介入。这些介入都需要受害者主动把这个事情讲出来。看到家暴,其实每个人都有义务去发声,就是不要对家暴沉默,这样更有利于来救助受害者。

活动现场


张:影片里面,女主角由于害怕前夫联系她而经常换手机,因此很少收集证据。在现实中,很多施暴者同样会给受暴妇女打电话或者发威胁短信,这些短信、留言、视频等等,都可以作为证据保存。影片中女主角似乎不希望有公权力的介入,这其实是很不好的。很多受暴人有羞耻感,觉得家丑不可外扬。如果Ta是我们的朋友的话,我们要及时提醒或帮Ta收集一些证据,告知应对家暴的一些正确的处理方式。在上海,可以寻求妇联的帮助,通过妇联去庇护所,也可以找居委会。如果有报警,报警纪录和口供,都可以作为证据。


心理干预与重建


观众3:既然说很多家庭暴力的实施者可能也是曾经的受害人,那么如何从加害人心理层面上来解决施暴的问题根源?


我们现在在做的施暴者或加害者的干预还是很少的,因为中国大陆的法律还没有对施暴者采取强制辅导或矫治。对施暴者可能要去分类,一般有三种类型。一种是偶发性的,偶尔有一次在某种情境下发生暴力。第二种是像影片中的施暴丈夫,属于两面派的,就是在家里、伴侣间表现得很暴力,但在外面可能就是一个好好先生。还有更严重的,是恐怖型的施暴者,他在家里家外都很暴力。

美剧《大小谎言》里,妮可·基德曼饰演的Celeste经常受到丈夫Perry的家暴,Perry在人前是“高富帅”的好丈夫、好爸爸。


对于不同的施暴者,我们的干预是有差别的。情况较轻的施暴者,在进行简单的心理咨询或教育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能放弃施暴的言行了。有一些可能要像国外那样进行长期的心理辅导和行为矫治。还有一些,即使参加了这种团体辅导也不一定会改变。不是所有的施暴者都会改变。


针对施暴者的干预在中国做得还很少。在北京,我们白丝带志愿者正在做。北京林业大学的方刚老师带领的施暴者团辅小组,将在9月份启动。这是一个由全国妇联资助的免费的公益的辅导,大概要进行十几次的活动。我在上海这边也正在招募家暴当事人成长小组的组员。我是把施暴者、受暴者、目击者放在一起做团体辅导。如果你身边有施暴者的话,欢迎推荐过来。以上是团体辅导。如果是做个案咨询,需要找性别平等意识比较高的咨询师,拨打白丝带热线等也可以。


观众4:一个因为原生家庭影响而有伤痕的、不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人,怎样让Ta去相信或者感受到自己是值得被爱的呢?


张:如果有家暴,就要去处理家暴的创伤。具体要做咨询,我无法简单地告诉你答案。要重新确认爱,光认识到有时还不够。可能需要处理恐惧、愤怒和内疚等情绪,可能需要家人道歉,真正跟施暴的家人达成谅解,放过对方也放过自己,才能找回被爱的感觉,重建爱的信心与能力。


怎么识别潜在的施暴者?


观众5:我们平时看到的很多家暴男都是一些抽烟喝酒浑浑噩噩的形象。在这个片子里,父亲是一个很正常的形象。有没有那种平时看起来很光鲜亮丽、儒雅随和——就我们很多人心目中那种精英男的形象——但其实他可能有家庭暴力的现象?他的心理是什么样的呢?


张:这部影片在中国的推广大使是冯远征,他也是我们白丝带的形象代言人,因为他出演了中国大陆第一部反家暴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电视剧中的安嘉和就是一个很有名的、光鲜亮丽的外科医生。其实施暴者是不分种族、年龄与性别的,像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还有我们看到的很多明星,他们都是社会精英,但都有家暴行为。


关于施暴者的心理,Ta们可能特别在意成功与否,希望有钱、有权或有名,但同时可能比较自卑,对他人的支配欲与控制欲比较强,很可能不尊重女性。因此,如果有人不听Ta的话不按Ta的意志去做,Ta可能就会用暴力来解决。


贾:我们往往认为加害者一定是面目狰狞、外观上看得出来他像加害人的,但我们生活中实际发生的案例恰恰是相反的。我大多数接到的案例,施暴者都是看上去温文尔雅的,很斯文,社会地位很高。他可能是心理上,童年创伤在心里没有平复,导致他在外表上展示出一面,但内心是另外一面。

男性也会成为被家暴的对象。《都挺好》里面的苏大强就曾被老婆打耳光、罚跪,对老婆充满恐惧。图片来自网络。


还有一点,施暴者不是大家认为的全是男性,还有女性。曾经有调研报告说九成的施暴者是男性,那还有一成是谁?是女性施暴者(编者注4:根据《司法大数据离婚纠纷专题报告》,在全国离婚纠纷涉及家暴的一审审结案件中,有91.43%的案件是男性对女性实施家暴)。所以大家不要从外表上,而是要从平常的处事当中去判断。遇到了家暴一定要发声。

截图来自《司法大数据离婚纠纷专题报告》


“我们对亲子间暴力不够敏感”


张:刚刚贾老师提到施暴者也有女性,这很好。我补充一下,我们对伴侣之间的暴力相对而言是比较敏感的,但是对亲子间的暴力却不够敏感。打妻子是不行的,但是打孩子常被说成是正常管教。父母打孩子,家暴的代际传递的风险就会增加,受暴的孩子长大后很可能会通过暴力的方式去解决人际冲突。我觉得我们对父母打孩子这个问题还是要更敏感一些。


观众6:我本人就曾经历家暴。我当时是有报警的,但是警察跟我说你没有遭到肢体暴力,你只是遭受了家人的辱骂,不构成威胁。我当时试图去跟他描述,但我觉得我遇到的警方的处理方式是比较差劲的。他们会说你这个不算什么,甚至会反过来,第二次报警的时候会说我作为孩子应该感谢父母。这对我而言挺可怕的。像我遭遇的这种情况,如果说民警不能帮到我的话,应该如何更好的求助?


贾:我们在做青少年法宣的时候,家暴是其中一个重点,我们会告诉青少年,这是他们的一个权利,要学会如何维护自己的利益。青少年可能无法在家中获取这样的一个帮助,而派出所的处理方式目前还是有退位情况存在的那孩子们可以去找班主任找学校,学校是有这个权利代表孩子去申诉的,再者可以找居委会、基层的妇联组织。这一点上海做得非常好,各区县包括辖区内居委都设有妇女之家,有需求的市民都可以到这里去求助。

活动现场


张:青少年可以拨打白丝带热线求助。曾经遭受原生家庭的伤害而现在已经成年,也可以做这样的求助。我们也有专门针对原生家庭家暴目击者的心理辅导,团辅手册已经出版。对于反家暴意识很低的警察,我们可以利用《反家暴法》提醒Ta的责任,也可以向Ta的上级单位如实反映情况。


注:

1.《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2015年12月28日http://www.gov.cn/zhengce/2015-12/28/content_5029898.htm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2017年3月17日

https://www.chinacourt.org/law/detail/2017/03/id/149272.shtml

3.《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2015年12月28日http://www.gov.cn/zhengce/2015-12/28/content_5029898.htm

4. 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司法大数据离婚纠纷专题报告》,2018年3月23日http://www.court.gov.cn/upload/file/2018/03/23/09/33/20180323093343_53196.pdf

—后记—


这次活动的观众,有许多在现场和之后的线上交流中都分享了自己或家人朋友遭受家暴的经历。家暴现象如此普遍,它不仅存在于像中国这样父权根基刚开始受到挑战的社会,也如《监护风云》中呈现的那般,存在于像法国这样平权运动已经贯彻得相对较好的地方。


像两位专家提到的那样,施暴者可以来自任何国家、阶层、年龄。也许在温文尔雅的外表之下,潜伏着揉杂了自卑、自负、不安全感、控制欲、权力欲的暴虐。Ta们的施暴,并非偶发的一次失控;相反,恰恰是对控制权的死守或强夺。


《监护风云》里,朱利安的父亲对他说:“你和你妈都是骗子”,一副“是你们逼我出手的”态度施暴者常常会把暴力发生的责任转嫁给受暴者。这样的态度,我们在许多现实案例和影视作品中屡见不鲜。GQ报道在《家暴过后,李阳依旧疯狂》中记录到,李阳在演讲班现场对学员说:“我老婆......把我的书扔到游泳池里去,你说我能不急吗?......她能把我电脑里的作品全都删掉,这种老婆你说你当时会不会出手?”美剧《大小谎言》中,Nicole Kidman饰演的Celeste被丈夫Perry家暴,屡次差点被殴打或窒息而死。Perry掐着她脖子的时候,Celeste说“你伤到我了”, Perry回答说“那你是怎么伤害我的呢”。


有时,把这种责难转嫁到受暴者身上的,不仅是施暴者本人,还有Ta身边的朋友和社会舆论。蒋劲夫家暴事件曝光后,他的朋友们对他的声援、中浦悠花受到的抹黑就是例证。


家暴受暴者们难以逃脱的,除了身体上的伤害和精神上的恐惧,还有权力与情感纠缠在一起的亲密关系或亲子关系;而上述的责难,无疑将受暴者带到更孤立无援的境地。如果家暴发生在你身边,请不要沉默。而家庭暴力的减少,需要改变的不光是具有暴力倾向的个体,还有性别权力结构和父权文化。文末再次附上各地反家暴机构的联系方式。希望大家在加深了解家暴应对/求助方式的同时,也能一起努力,提高和传播性别平等意识。这条路,我们与平权会跟你一起走下去。


活动现场:Feifei, Joyce Tan, Jackie, 潘恩,小卷,小五活动摄影:天海,达姆特别感谢:贾欣彦律师,张智慧老师,全国艺联观影团,薛定谔的卷,天山电影院


如你或身边的人受到家庭暴力,

请根据下图内容联系反家暴公益机构


--------------------------------------------------------


本文由我们与平权(ID:WeAndEquality)授权转载。我们与平权是一个发起于2016年11月的草根项目,旨在赋权于中国女性与男性,使ta们可以自主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婚恋方式与职业路径。通过微信公众号,我们每周推送一篇原创文章,以性别平等的视角来采访身边的人、推荐影视作品与书籍、分享关于性别议题的观点,从而引发大家对于围绕着我们的性别不平等现象的思考。我们每两周举办一次线下活动对特定性别话题进行讨论,同时也有两个微信群每天讨论不同话题,以期可以互相扶持相互帮助。我们的产品是我们传达平权信息的载体,同时也是我们目前唯一的经济来源。


---------------------------------

请客官打赏让我们继续坚持做下去吧!

-----------------------------------

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我们与平权”,也可在微店购买产品支持我们哦!


未能参加此次活动的朋友,可以通过👆的信息与相关机构取得联系,进行交流。也可以关注我们公众号后续发布的消息,预计在9月初,全国艺联观影团会联合影片《监护风云》,在上海地区再次进行一轮放映+公益互动,届时也欢迎大家积极参与。



~希望大家天天开心~

~与家人和和睦睦哟~

👇近期全国艺联专线上映的其他影片👇

 😁 各大售票app可查询放映场次 😁

👇打赏给小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家庭暴力的代际传递 |《监护风云》专家交流活动回顾+后续活动预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